自动化编码,也许只是AI编码路上的一个垫脚石
降本增效
程序员只需关注业务代码——这可能是现在很多大厂的趋势。
真正的技术交给那些大佬来钻研吧,搬砖的小喽啰们,你们只要写好业务代码就行了。
尤其是现在都开始效仿降本增效后,一些有实力的公司都开始布局自动化编码了。
老码农们都深有体会,当你维护公司几个甚至十几个项目之后,你会发现,很多代码都是一样的。
于是,你打算提取公共代码维护成一个通用库,但是你又会发现,你的话语权不够,维护一个工具库也是有代价的:
一方面很难在公司推广,没人参与维护也没人去用,另一方面是所有项目都开始慢慢与这个库紧紧耦合在一起了,从此你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。
好在现在终于等来了AI工具,你的编码效率随之蹭蹭上升,也有时间摸摸鱼了,还是老老实实的写业务代码吧。
因为你看到了,公司开始从各部门调取牛逼的大佬们,成立了技术探索团队。他们直接服务于顶层领导,开始思考公司的技术架构,统一公司的代码规范。
很不幸,你没能进入这样的团队,你只能继续写那些都快写吐血的增删改查代码。
小喽啰们只需关注于业务,这是你对公司的唯一价值。
自动化编码
突然有一天,你上面的领导跟你说,我们现在所有的新项目必须使用公司内部脚手架生成,必须使用某个从没听过的框架开发。所有web页面都要使用公司内部可视化平台生成,前端使用低代码;后端Springboot分层代码统一使用某个工具创建,数据库模型也要使用某个平台管理。
顿时,各种平台、工具、框架层出不穷,这些东西的出现:就是让你少写代码,然后用一层层规则、标准来教你应该如何写代码。
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:
- 尽可能让你少写代码、少犯错;
- 尽可能让所有项目的代码都像一个人写的。
于是,你感觉自己存在的价值好像更低了。通用方法、甚至业务方法、业务组件都被封装成了一行代码,你不知道它做了什么,但规范告诉你必须这样写。现在,你能写的代码真的就只剩增删改查了。
但是,你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,好像反而更多了。本来只需要在一个地方做的事情,被强制分散到了各种不同的平台、工具中,但事情确实变得更简单无脑了。
工作了这么多年,你感觉自己的价值在倒退,现在写的东西甚至不如刚入门那会儿具有挑战性。也许有一天,随便一个实习生用你一半不到的工资就能把你的位置给顶替了。
如果说AI的兴起,让你有点紧迫感;现在公司自动化编码的实行,让你更加手足无措了。
虽然你不想承认,但是心里已经开始有点佩服上面领导的远见了。
这可能是一场变革,是由AI这阵狂风席卷而来的变革。
AI编码的垫脚石
现在,这些自动化工具都可能只是一个个不起眼的垫脚石。
它们保证了写代码的效率与准确性,也是针对公司业务定制化的一套标准与规范,只是这一套标准与规范的目标可能不是你,而是AI!
对,未来的编码一定是AI的!
其实你早就应该想到,近几年AI的进步真的太快了。那些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,现在真的慢慢开始已见雏形了。
还记得你第一次使用Cursor吗?本来固执的你还不屑一顾,当你有一天悄悄的体验了一番之后,你屈服了。
AI真的不止是辅助编码,它是完全有能力自己编码的!
现在的你幡然醒悟:领导们要的从来都不是自动化编码,而是完完全全的自动化AI编码。
没有AI加持的自动化编码最多只能算半自动化编码。
于是,你又开始了思考:程序员的未来在哪里?
程序员何去何从
学习卷不过AI,技术也拼不过AI……
但是,一定需要有人使用AI!你恍然大悟。
为什么我们要与AI去竞争呢?学习与代码能力,本就是AI的强项。
不过说到底,AI再强本质上也只是一个工具,它始终需要一个使用者,而我们就要从竞争者变成使用者。
可是本来10个人的活儿,将来使用AI可能2个人就够了,那剩下的8个人怎么办呢?
这时,领导的声音突然在你的脑子里想起:不用担心,我会再来5倍的活儿。
最后
文章内容情节皆为虚构,也没有刻意去制造焦虑。
我个人的看法是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,世界总需要持续的劳动力,只是换了个位置而已。时代在变化,人类在进步,从古至今,一直如此。